金秋十月
我站在奎霞的天空下
而阳光也照耀着奎霞的历史
我不得不走另一条路啊
虽然,生活的列车将带走我的人
但我的心
却不会与奎霞片刻相离
奎霞
美得令人心碎的古村落
你犹如那古典的东方第一美人
我岂肯舍得与你片刻分离
奎霞
你那林立的古建筑
铭记着儿子对母亲的无限眷恋
奎霞
清末状元也为您挥毫泼墨
奎霞
请您放开你温柔的手
生活的列车将我带向远方
但我的心不忍与您片刻分离……
10月31日上午,海都记者来到南安市石井镇奎霞村的许愿墙,读到了这首《再别奎霞》的诗歌,诗作者没留下姓名,但留下了他对奎霞的无限留恋之情。诗中提及的古村落、古建筑与清末状元吴鲁为奎霞挥毫泼墨的典故确实是奎霞村史上几颗最为灿烂的珍珠。
寻根奎霞,已成网红打卡处
海都记者在奎霞村探访后,发现这个古村落已打造出一张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
奎霞村党总支书记林瑞球介绍,2018年换届以来,奎霞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行党员认领制,将微景观节点和路网重要节点的日常维护和阶段重要工作让党员认领,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干、党员同志抢着干、乡贤群众一起干的良好氛围,整个村子党群关系和谐,村民之间相处也和谐,文明之花开遍全村。确保了乡村建设和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如:全力支持海峡科技生态城等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引进南安一中奎霞分校等优质教育资源落地,快速完成一中奎霞分校扩建项目用地征迁。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生态养民、文化强民、旅游富民”的新路。
林瑞球介绍,奎霞人利用靠海的优势,“以海为田”,坚持发展生态渔业,有着四十年的紫菜种植经验,培育出远近闻名、口味独特的“奎霞紫菜”,“奎霞石头海蛎”,并成为东南沿海海蛎苗培育基地。全村从事虾池养殖、紫菜种植及海蛎养殖村民达500户,每年创收4000万元。
除此之外,奎霞村通过有效的乡村治理,激活古厝、滨海、华侨等资源优势,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兴起。创建文艺版“印象奎霞”微信公众号,开发印象奎霞系列文创产品,同时创办奎霞书院,组建奎霞志愿者团队和公益跑团,引导群众文明精神,野蛮体魄。开发讨小海等体验项目,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推动民宿、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青山为靠,碧海拂风,百年老街,古厝洋房……在石井镇奎霞村,散落着上百座从清朝至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风格各异的老房子,形成独特的“奎霞风光”。当时尚女子在老街徐徐走过,您在恍惚之间,就已跨过了百年以上的时光。在石井镇与奎霞村干部的带领下,海都记者叩访了林文质故居与慰萱楼。
林文质故居
清末状元吴鲁留在林文质故居中的墨宝
据悉,林文质故居是奎霞村最出名的一座华侨古厝,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为五开间格局。记者在现场看到,古厝内的石雕、木雕和砖雕十分精美,大门上还留有晚清泉州最后一位状元吴鲁的题字“忠孝家声”,并署刻名字印章。对联“奎聚德星人文蔚起,霞成绮障藻采纷披”,同样出自吴鲁之手。护厝花厅前,至今完好保存着照壁上圆形的辉绿岩石雕花窗,以及窗前墙梁所连的黄岗岩石雕,无论是花鸟图案还是人物形象,无不惟妙惟肖、生动逼真。
林瑞球说:“目前林文质故居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了解到,目前,奎霞村13栋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厝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慰萱楼
慰萱楼有三层,记者看到大门口“榜门乐善师古人训,筑室承志慰阿母心”对联,林瑞球说,这一下道出了建房者告慰母亲养育之恩的用意。慰萱楼原为“乌绸楼”,乌绸是一个女人的名字。如今房东林先生的曾祖父下南洋后,其祖父和父辈也追随其后。发迹后,林先生的祖父专为其母李乌绸居住而建。林先生祖父还特意延请石井名仕伍竹先生书门匾“为善最乐”,以及“积千万金与儿孙,何如予以教育……”等家训和楹联。朴素无华的语言,传递着游子的乡愁和孝道。
林瑞球说,海外打拼后回乡盖楼的游子,就是为了告慰母亲养育之恩,为了讨母亲的欢心,为了把根深扎故乡。石井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林友良说,奎霞村的古建筑群饱含历代侨胞与村民爱国爱乡与孝道精神,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林瑞球介绍,奎霞村立足古村优势,精心规划一条集乡愁记忆、华侨精神、工匠传承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路线。制作旅游导览图和指示牌,以奎霞古街东西向一公里路为轴,整理小巷旮旯的垃圾杂草,沿途进行节点微景观改造,串联13栋省级文保建筑,穿越百年时间线,打造南音、挽面、高甲戏、造王船及琵琶制作等非遗体验包,展现传统闽南砖雕工匠艺术,体验碗糕制作、挖海蛎、讨小海等项目,众多游客慕名来到奎霞游玩。“站在我们村靠海的酒楼上,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祖国的宝岛金门岛。”林瑞球自豪地说。记者站在酒楼上,果然凭肉眼就看到了金门岛与岛上的铁塔。
林友良说,该村奎霞书院近年来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致力于改善奎霞村及周边村社的人文环境,通过开展周末公益课堂和寒暑假冬夏令营等活动,提升青少年文化素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清华学子到奎霞书院开展活动
林友良说,清华大学的近十名学子已先后三次来到奎霞书院。今年8月8日至14日,由9名来自不同院系的清华大学学子,结合队员专业、艺体特长、奎霞村当地文化开设基础学科、素质拓展、户外运动三类课程,带领学生们学习知识、拓展视野、收获成长。此外,清华学子还组织了定向越野、家访等活动,努力帮助该村的乡村教育发展,倍受奎霞的孩子们与村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