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成功是什么?有人说,成功就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就是“事业有成,有房有车”。360年前,有一个人以他38载的一生,真正诠释了“成功”是什么?他的名字,叫郑成功。
带你一起了解 这位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 1624年,明朝天启四年 荷兰人侵占了澎湖 5月,在明朝军队猛攻之下 抵挡不住的荷兰人,只能放弃
但想想又不甘愿 转而占了台湾大员(今台南安平) 随后得寸进尺 侵占了整个台湾南部地区 然而,此时的他们不知道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
有一个刚出生的 祖上曾是**的小婴儿 日后会成为荷兰侵略者的终结者
1661年农历三月 郑成功亲率 将士25,000人和300艘舰船 集结在金门料罗湾 准备向台湾挺进
荷兰人不是没想过防守 他们在口宽水深 容易驶入的南线航道 配置了重兵、重炮把守 但明郑军海战经验值满点的优势 在这时派上用场
4月30日,初一,天文大潮 原本只能小船通行的浅滩 潮水上涨数尺 利用天文大潮的短暂时机 郑成功果断下令强渡北线鹿耳门航道 仿佛是穿过奇异博士的传送门 突然从荷兰人背后闪现
登陆后的明郑军 一边切断荷军两大据点—— 普罗民遮城与热兰遮城的联系 在台江沿岸建立滩头阵地 从侧背进攻普罗民遮城 一边让另一支从北线尾登陆的部队 驻扎鹿耳门牵制荷军
大概太久没跟中国正规军打交道 荷兰人还以为这回的明郑军队 跟以往的杂牌军一样战五渣 带着“25个中国人<1个荷兰兵”的 刻板印象 两队人马分头增援 鹿耳门和普罗民遮城 一队是200多人,一队也是200多人
场面属实没有什么意外 荷兰文献记载当时: “箭如骤雨,连天空似乎都昏黑起来” 荷兰兵连枪都不要了…… 本着有锅不能一人背的原则 普罗民遮城的长官描难实叮决定—— 开!会! 有一个算一个,投票吧就: 反正投降是大家一起定的 我尽力了
明郑军在陆上推进如此之快 离不开人数上压倒性的优势 毕竟 普罗民遮城守军只有400+ 荷兰在台湾的最高主官揆一 所在的热兰遮城守军,也不过千人 而一旦到了拼装备的环节 郑成功就有点吃亏了
一个拼装备,一个拼数量 唯一差别不大的只剩动力系统 那时候还没有蒸汽机 通信基本靠吼,航行基本靠风 就看怎么发挥了
1661年5月1日上午,鹿耳门 决定接下来制海权的关键一战 开打! 遭到荷军火力压制后 明郑军及时变换了打法: 放慢速度,保持距离 重整编队,分组围攻
郑成功很清楚: 在火力不足恐惧症的阴影笼罩下 要赢,只能靠近战和火攻 于是,最大的赫克托号 被十几艘明郑军舰船团团围住 有的甚至在自己跟赫克托号之间 绑了个“爱的死结” 方便放火和跳上去肉搏 方寸大乱的荷兰人慌得一批 开局仅仅半小时 赫克托号就发出一声轰天巨响
然而,在火力差距的情况下 打出这样一场短兵相接的白刃战 代价同样是巨大的: 赫克托号爆炸沉没 无数明郑舰船和士兵跟着躺枪 格拉弗兰号强行突围 投火药包炸沉了 挂在身后的一串明郑舰船 ……
以残余的荷兰战船撤离为标志 这场海战也正式宣告结束 史料上短短几行记载 每个字背后都有着英魂无数
五一劳动节 鹿耳门海战拿到制海权 **青年节 普罗民遮城喜提后勤根据地 按照这样的速度 荷兰人可能连端午节的粽子都吃不上 就得卷铺盖走人了 然而 事实真有这么简单吗?
自从普罗民遮城被收复以后 荷兰人在台湾只剩热兰遮城一个据点 准备跪下唱《征服》了吗? 不不不
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 在台湾的统治中心 热兰遮城采用了当时欧洲大陆 最先进的城堡防御模式 棱堡
棱堡周边向外凸出的棱角型结构 让城内守军的大炮火力 可以覆盖到一般城堡达不到的死角 而攻方人员一旦进入凹面 就会受到至少两个方位的火力打击
这就意味着 传统方式比如攻城锤、云梯 基本属于送人头 即使同样用火炮 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极高战损比 这种外来人员恕不接待的做法 简直是社恐患者的梦中情堡
经过几次小规模战斗 郑成功意识到 热兰遮城或许是此行 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他从历代兵书的海量技能库里 翻出了最适合的一条: 围城
走到这一步的双方 就像牌桌上的对手 郑成功赌荷兰人弹尽粮绝的一天 荷兰人赌海的那一边会有援兵 还记得 鹿耳门海战逃走的玛利亚号吗?
它已经往东印度公司总部巴达维亚 搬救兵去了 但救兵需要等待合适的风向 再经过漫长的航行 才能抵达台湾 为今之计,只有等
而郑成功这边也不乐观 登陆台湾十几天后 自带的粮草就已经见底了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眼看要打持久战 为了自己的士兵不被饿死 他们祭出了 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种族技能之一 种地
普罗民遮城一带大面积的土地 为明郑军提供了施展技能的舞台 根据普罗民遮城荷兰俘虏的记载: 这些土地 没有一处不被围起来耕种 这些中国人的勤奋与热切 也让我们深感讶异
而热兰遮城这边也是如此 郑成功留下部分兵力围城 其余分配到周边屯垦开荒 还鼓励手下招聘当地农民一起种地 但不准侵占农民原本的耕地
他还亲自带队到台湾本土的 高山族社区视察慰问 送给他们牛、犁、种子和棉布丝绸 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把荷兰人拖进人民战争的**大海
可是,粮食毕竟不是一两天就能成熟 那么,能不能从对岸运粮呢? 呃,想多了,因为…… 乘风破浪的荷兰援兵到了
两个多月前逃跑的玛利亚号 顶着季风回总部巴达维亚报信 东印度公司派了一个名叫考乌的人 带着舰队于7月底赶到了台湾海峡 双方在海上爆发过几场激战 荷兰舰队俘获、击沉过 明郑军大陆过来的运粮船 明郑军也牢牢地把考乌 困在海上没法进来
在双方都快撑不下去的时候 最后一战迫在眉睫 1662年1月25日 郑成功用2500发炮弹 喜提战略高地乌特利支圆堡
抢占高地的明郑军 对热兰遮城形成了居高临下 指哪打哪儿的优势 一周后 经历了“灭顶之灾” 弹尽粮绝、援军无望的荷兰人 投降了
2月1日 荷兰人签字投降 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这片不属于他们的土地 双方签订的和约中 郑成功是以明朝“招讨大将军国姓”的身份 代表中国收回了台湾 结束了荷兰人的殖民统治 台湾重归祖国怀抱
360年风雨无阻,360年传承不绝。走近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感受两岸同胞的同频共振,期待未来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成功”!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南安融媒」,搜索「nananrongmei」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