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021-6-17(农历五月初八) 中国 泉州 石井 故乡流连悼忠魂,英烈业绩濡后人!
仲夏时节,烈日炎炎,暑气渐浓!青绿衬托着姹紫嫣红的芬芳,又是花香萦绕的季节。6月17日星期四(农历五月初八日),上午,国台办批准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一一成功故里,石井延平王祠明柱素洁,气象庄严,彩旗招展,照墙外面悬挂橫幅"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暨逝世359周年!"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由泉州郑成功研究会、国际郑成功文化交流协会、南安市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主办,南安石井郑氏宗亲会、延平王祠管委会协办:"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暨逝世359周年活动"!在石井延平王祠(郑氏家庙)举行。9时许,祭祀仪式开始,石井郑氏宗亲会主祭官郑荣培率领参与嘉宾、郑氏宗亲在民族英雄郑成功泥塑坐像前肃立就位,举行传统祭祀仪式。泉州台资企业协会南安联谊会、泉州郑成功研究会、国际郑成功文化交流协会、南安市郑成功研究会、南安台属台胞联谊会代表及信众,来自同宗同源、一脉相承的古井村、厦门市海沧区嵩屿街道钟山村、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同安区西洪塘塘边、同安区下庄、南安官桥周厝郑氏宗亲、石井郑氏宗亲代表参加祭祀活动。
祭祀仪式由石井郑氏宗亲会秘书长郑良奇主持,副会长郑振明阅读祭文: 维 公元二0二一岁次辛丑年井江郑氏…… 曰: 巍巍泰斗 我邑成功 源系井江 华夏正统 父业子承 东南称雄 义旗高举 挽澜希望 明季赐姓 秀才封王 …………
厅中大八仙桌上,陈列粗筵,清酌庶馐,恭申祭告,缅怀祖德,铭心刻记,礼简意诚,满怀虔诚同祭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个节日,用这种朴素虔诚的行动,表达了内心深处的铭记,慎终追远的深切情思,欣慰与感怀。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传承,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纪念方式,源于天性,成于习惯,流为风俗,是绵延千年的文化情怀。今天的祭祀活动,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彰显传统礼仪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与继承。 11时许,在石井郑成功庙举行"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59周年"主题座谈会,南安市台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王碰生主持,南安市领导讲话,国际郑成功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郑栋梁作主题讲话,石井郑氏宗亲会代表郑鑫松发言。今天参加活动的嘉宾,郑成功信众、郑氏宗亲代表等出席座谈会。
民族英雄郑成功出生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8月26日(甲子年七月十四日)。 诞生地:日本国长崎县松浦郡平户町(今平户市)的"千里滨"海边大石头边。 郑成功讳森,幼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族谱》作:字严,号长公,邑庠生。 郑成功,福建泉州南安石井人,父亲郑芝龙早年入海经商,至日本,娶当地女子田川氏。(明)崇祯三年(1630)五月,当时已归附朝廷、官副总兵的郑芝龙从日本接回七岁的儿子郑成功,在福建泉州安平读书,郑成功自幼敏学,15岁考中本县秀才,21岁按常例入南京国子监,研习正统儒学,从此确立了忠君报国的思想理念。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农民军,清军越年(公元1645年)攻陷南京,灭南明弘光政权。不愿降清的明室遗臣,奉唐王朱聿健南退入闽,在福州称帝,建号"隆武"。郑芝龙以拥戴晋爵,掌握军事重权,郑成功曾随父晋见隆武帝,对天下局势与用兵方略提出独特见解,帝爱其才,特赐他国姓姓朱,改名成功。同时封其为营中军都督,"忠孝伯",赐尚方宝剑,自此,"国姓爷朱成功"天下皆知。十二月,清兵迫进福建,隆武帝决定御驾亲征,郑成功随驾进军延平。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三月,郑成功经深思熟虑,向隆武帝进谏提出:"据险控扼,拣将练兵,航船合攻,通洋裕国"。隆武帝听了十分赞赏,随即封其为"招讨大将军"印,并派他镇守仙霞关等要地。同年八月,清军攻入福建,隆武帝被俘身亡。郑芝龙退居安平。不久,清军背信毁约,兵袭安平,母亲田川氏被辱自尽,家仇国恨,使郑成功悲恨不巳,以"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的名义招集父亲旧部,毅然举起抗清旗帜。南明.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威远侯"。南明.永历七年、清.顺治十年(1653年)永历帝封郑成功为"漳国公"。郑成功起兵初期,兵少船寡,先后在广东南澳、厦门鼓浪屿扎营练兵,此后,郑成功联合父亲旧部,数度攻略闽南漳、泉诸府县。 (清)顺治五年(1648年),闻报流亡两广的明臣拥戴桂王(朱由榔)建立永历政权,郑成功欣然接受,传令尊奉永历为正统王朝,并与永历政权的军事统帅李定国取得联系,约定相互应援。(明)永历四年(1650年)八月,郑成功回师厦门,割据军阀郑联,收编其部众。至此,郑成功据有金、厦两岛,成为巩固的抗清基地。 为开拓东南抗清局势,从(明)永历六年至十二年(1652一一1658年)间,郑成功率部驰兵闽南,大败清兵,由于郑军战功卓著, (明)永历七年(1653年)五月,永历皇帝派兵部万年英等人来到厦门,拟册封郑成功为"延平王",郑成功自谦功德不及,"辞不敢受"。 (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1月),永历帝再派太监刘国柱等人抵厦门,郑成功率文武众官恭迎,拜受"延平王"册封(石井谱记载永历七年、1653年"册封延平王")。从此,郑成功以"延平王"号称。 (明)永历十三年(1659年)郑成功晋封为"潮王"。 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初,郑成功两次召集参军、将领会商东征问题,又得到曾任荷兰通事的何斌进台湾水陆地形图,于是确立了收复台湾的历史决策。 (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亲率东征大军二万五千人,战船四百余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挥师横渡海峡、东进台湾,经澎湖,于四月初一日抵台湾鹿耳门,经八个余月奋战,荷兰殖民者终于在1662年2月1日签订了投降条约,沦陷38年之久的宝岛台湾从此回到祖国的怀抱! 公元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日),郑成功逝世,葬于台南州仔尾,(清)康熙廿二年,公元1683年其孙郑克塽归清,携眷入京,{3}受封汉军公,念台湾远隔溟海祭扫维艰,具疏陈请乞迁内地,奉特旨恩准,爰令弟克屿假回襄事,(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下令遣官护送郑成功父子的灵柩从台湾迁葬于故乡南安橄榄山,并亲书挽联一对,"忠臣"、"孝子"的匾额各一方。 康熙皇帝赐诏郑成功父子迁葬时所撰联一对,文曰: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郑成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驱逐了侵占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一一台湾这一光辉业绩。一首《复台》诗:"开薛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更是体现了郑成功驱荷复台和开薛荊榛的坚强决心,气势磅礴,豪情满怀,心怀天下的高尚情操。 泉州郑成功研究会会长郑栋梁: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历尽艰辛,其一:面对当时号称"海上马车夫"的世界第一强国,荷兰殖民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战舰和先进武器。其二:台湾炮台密集,封锁海面,"虽欲奋勇,而不能施"。其三:台湾海峡"水路险恶",风云变幻,而且郑成功以一旅之军,没有国家的支撑,还要背负清朝大军的追杀,却奇迹般地"开辟荊榛逐荷夷",确保了台湾纳入中国的版图。郑成功由秀才封王是精彩人生的生动体现、也是精忠报国的真实写照,郑成功大义抗清、驱逐荷夷、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为中华民族创建千古奇功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我们永为缅怀和纪念!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石井论坛」,搜索「ishijingluntan」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