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记者从泉州市住建局获悉,省住建厅、省文旅厅、省财政厅近日公布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全省共有188个村庄被列入,其中,泉州16个村庄榜上有名。
泉州列入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16个村庄为:丰泽区东海街道蟳埔社区,泉港区峰尾镇诚平村,南安市眉山乡高田村、省新镇满山红村、石井镇奎霞村,德化县桂阳乡安章村、桂阳乡洪田村、桂阳乡陈溪村、赤水镇永嘉村,安溪县西坪镇龙地村、西坪镇尧阳村、西坪镇尧山村、蓬莱镇龙居村、蓬莱镇鹤前村,永春县达埔镇汉口村、仙夹镇德田村。
在南安石井镇, 有一座滨海侨村——奎霞村。
石井镇奎霞村是南安市著名侨乡之一。奎霞人“以海为田”,出洋谋生的传统相当悠长。明清以来,奎霞人漂洋过海、外出谋生者络绎不绝,他们多数旅居菲律宾或香港等地,从事经商活动。几百年来,奎霞这个滨海村庄,成就了林氏家族走向世界、繁荣家园的梦想。三千余人口的奎霞村,侨属达九成,旅居境外并繁衍的人口,是村庄人口的五倍之多。
这里是著名侨村, 三千余人口, 侨属占九成。 “以海为田”的奎霞人, 明清以来便一拨拨 漂洋过海外出谋生, 如今旅居境外的奎霞后裔, 是老家村庄人口的五倍之多。
一座华侨老厝,已被榕树的须根包围。
步入奎霞, 在古厝间穿行, 闽南传统建筑的燕尾脊下, 是被时光打磨得泛光的红砖墙。 旧陶盆、石磨散落在院角, 主人随手种下的绿植 增添了几分新意。 古厝木门的铁环扣 在几代住户的摩挲下 显得光滑温润, 与被百年风雨侵蚀的木门雕花相比, 更显生气。 除了连片的红砖古厝, 村中随处可见设计精美的番仔楼。
奎霞村的地理位置可远眺金门。
作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奎霞村的建筑群 就是一幅华侨寄托乡愁的立体画卷。 每一幢老楼都有着清晰可辨的历史风格: 清末古大厝气势辉煌, 见证第一代南洋华侨的打拼史;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各式西洋楼, 土木石混搭着钢筋水泥, 乃至金属材料、釉面砖, 体现了中西融合的思维方式。
老街在红砖厝之间蜿蜒。
奎霞村的建筑 大多沿东西走向的古街 两侧错落排列, 现在古街人去楼空, 只剩下一座座石砌店面和 一孔孔攀着藤蔓的窗洞。 在奎霞老人的记忆里, 古街在繁荣时期经营着各式各样的商铺, 人来人往, 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邻里聚在店铺门前 相互传递着侨亲的故事和 家人归来的讯息。
奎霞村靠海吃海,村民世代以海为田耕作不息。
沿着古街穿过奎霞的过去, 村民林长火的房子 建在东边环村路的西侧, 路的另一边靠海。 1990年林长火靠着海产 养殖建起这栋房子, 曾远渡南洋的老父亲回乡后 与他一同住在这里。 林长火还建了个石砌的地下鱼池, 4.5米深,800多平方米。 收获的海鲜放入鱼池, 大的先卖, 小的继续养着。 鱼池的底部有水道与大海相连, 外面潮起潮落, 池中水进水退。
林长火从自家房子下的鱼池抓出一只大螃蟹。
站在林长火家的楼顶, 视野开阔。 向东是广阔平坦的滩涂, 远处点点渔船随波起伏, 近处身着彩色胶装的男女 在蛤苗田、海蛎区辛勤劳作。 向西回望夕阳下, 番仔楼顶的石兽将身影 没入红砖墙的斑驳之中。 几缕炊烟升起, 晚归的人们相互寒暄。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今日石井」,搜索「jinrishijing」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