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杨子山,杨乃杨肃,子系朱子。唐昭宗年间,民间医生樵夫杨肃治愈皇后痼疾,唐昭宗封崎髻山为杨子山,敕封杨子山的杨肃读书处为杨林书院,这是史料记载中泉州最早的书院。后南宋时期,朱熹任同安主簿,时常到杨林书院讲学。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杨肃,朱熹以及代代文人在此读书讲学,高中名仕,使得杨子山成为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山。 石井郭前村志愿者近来不断清理杨子山摩崖石刻群周边环境,清洁山林小道,让树木掩盖着的“兆元阁”遗址重见天日,偶然中在泉州文史研究爱好者许庆芳老师的点明下引出一段与清初石井富商中宪第郑运锦家族相关的极具历史价值的商人崇文例证。引起了中宪第家族后人重视,随即相约前往。
走过杨子山清水岩旁边的小道,来到一条古代石梯,石梯旁边峭壁上刻有楷书“青云梯”,沿着石梯,拾阶而上,更进一层,就到了今天我们的目的地,道光五年所建的兆元阁朱子祠遗址。此间立有碑记,六角残阁遗迹犹存。在许庆芳老师的资料中,我们找到了兆元阁上的碑文内容:
“兆元阁朱子祠碑记”
杨子山新筑兆元阁、重建朱子祠,同肇于道光五年乙酉冬,以丙戌冬十月工竣 阁坐亥向巳兼乾巽。上层高八尺九寸,外翌扶栏,门一窗四,中奉大魁圣像,匾曰:“兆元”。下层高九尺九寸,制与上层等,地阁相称,系大魁神乩裁择。气象峥嵘,规模轩豁,诚大观也。朱子祠建于此山,始自乾隆癸巳,寻以卜地未定,迁徙尔三。嘉庆辛酉,移建乎山南之麓,背亥向巳。赀费未敷,得地主生员郑汝贤、贡生郑世标等各助白金五十,堂以成。而旧宇重构,历久难支,乃奉朱子乩示,于祠右傍地更定,背酉面卯兼庚甲,为今之坐向。祠宇上进高丈七尺八寸,檐高丈三尺七寸。前进高丈三尺七寸,檐高丈二尺二寸,如地小筑。旁不附斋厨,惧压也,诸凡格遵神断,莫敢议者。是役也,共费白金一千三百有奇,并修五圣祠、菩萨观,为都人士宴集之所。 董事则地主郑联标、林朝益、吴辉厚、吴克明、吴瑶敦、吴四美、李可垂、吴时黎、林光华、林象春、郑粹中等十有一人。始终综成者,林君朝益贤嗣生员鹏程及郑文起、许廷圭等三人,爰记勒石。并捐金乐助者,开列于左。 捐金姓名条目(略)。 大清道光柒年桂月谷旦 (碑文内容为许庆芳老师读录,感谢!考证读录不易,转载请注明许庆芳老师)
古人在营造文化氛围上充满了构思,从书房往上石梯取名“青云梯”寓意着平步青云,青云直上;而亭阁取名“兆元”应该是因为古代科举制度,称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试(进士)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预示,预兆,祝福在此处读书的学子可以高中三元。小小一片景地充满着修建亭阁之人的用心,以及对后人学子美好的寓意与深深的祝福!
中宪第后人郑伯从,石井镇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服务队郑新新,郑鑫松在兆元阁前合影 在修建者捐资名单中,特别提出了地主生员郑汝贤和贡生郑世标各捐资白金五十,郑汝贤是中宪第肇建者郑运锦之四子,郑世标则是郑运锦之孙,郑运锦三子郑汝达之子。中宪第郑运锦家族为清朝时石井附近有名的富商,多处有捐资助学修桥造路的记录。此处发现再添一例,说明了当时富商崇尚文学的中华传统美德。 作者:郑鑫松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石井论坛」,搜索「ishijingluntan」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