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4月22日上午,泉州市第一批市级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和首批泉州市金牌美育村现场交流会暨授牌仪式在晋江市举行。
会上,岑兜村党总支书记洪安平“以美育人,以戏润心——岑兜村‘非遗美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为主题,分享岑兜村是如何让传统戏曲成为乡村美育的鲜活教材,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深耕沃土构建乡村美育新载体
岑兜村素有“十家九戏”“一部高甲戏半部岑兜史”的说法,是名副其实的戏窝子,也是高甲戏发祥地,拥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基于底蕴深厚的非遗历史,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岑兜村“主动求变”,制定岑兜村高甲戏传承保护发展行动方案,设立专项资金,修缮旧戏馆,多方搜集资料编撰《高甲戏史话》(现已经编印5000册,耗资6万多元);建设高甲戏传习所培训场馆,精细改造活化10个房屋废墟点建成全国首个闽南高甲戏户外博物馆,全方位展示岑兜村高甲戏的历史文化。
守正创新激活非遗现代生命力
在非遗文化传承过程中,既要坚定秉持传承初心,又要积极引入新的元素与活力。岑兜村以特色文化进校园为契机,将非遗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开办高甲戏传承班,聘请专业高甲戏艺人任教,实现高甲戏向青少年教育的延伸。来自岑兜村的小小演员们登上了澳门、泉州等多地舞台。同时,作为“行见八闽”校地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区域共同体成员之一,岑兜村利用非遗文化的影响来带动研学和教育+理念的延伸,以生动形象的研学课堂使参与者能够体会非遗高甲戏的魅力所在,对非遗高甲戏文化有更加切身的了解与体会。岑兜村还结合时下文化发展新业态,进行戏剧换装摄影,创新“戏剧快闪”“折子戏”等小而精、短而简的表演方式。同时,结合高甲戏九个角色的特色亮点设计岑兜高甲戏文创IP,如岑兜高甲戏LOGO,“三生三花三旦”Q版形象等,先后定制香囊、拼图、帆布包等周边文创产品,主动激活非遗文化现代生命力。
文旅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岑兜村深入整合提炼岑兜村文旅资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已建成的闽南高甲戏户外博物馆,举办首届闽南高甲戏嘉年华(接待游客1.5万人次,照片直播观看36.8万人次)、新春嘉年华(连续2天3次上央视)、高甲戏人物摄影采风等活动,反响都很好。同时,承蒙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引入、开工建设岑兜高甲戏文创综合体项目,利用20天左右完成项目启动区建设,举行首届洪埔戏剧交流汇暨岑兜高甲嘉年华,打破常规,以实景演艺方式启动,采取“戏剧+”模式。携手国际品牌古驰GUCCI开展田园走秀活动(在线观看量达350多万人次),特别创设编排高甲戏版脱口秀,定制主题《岑兜诗会》,活动期间日均游客量超过3000人,日均营业额2万多,为未来打造闽南文化IP新地标打下基础。
下一步,岑兜村将持续推进整体规划设计进一步优化,建设一个以高甲戏为核心、多种剧种融合的戏剧小镇,打造地标性建设,将全村可利用的建筑,包括周边田园全部纳入规划设计,深度融入民宿、主题餐饮非遗工坊、戏剧文化、田园艺术等要素,加强村道及周边市政道路提升、排水系统改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同时,学习先进经验,聚焦高甲戏文化内核,加快探索和确定项目“投建营”一体化方案。
乡村振兴道阻且长,非遗传承发展任重道远,岑兜村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转自:今日石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