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南安市石井镇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福建省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泉州市2021-2022年度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创建乡镇,地处泉州“南大门”,半径50公里内拥有“3个机场、4条轨道交通、5个动车站、6个港口”,坐拥“海”“空”双港,是闽西南协同区、厦漳泉都市圈、泉厦科创走廊、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的核心地区。全镇行政区域面积86.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04平方公里,拥有32.56公里海岸线,下辖25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1.6万人,旅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6万多人,是闽南地区侨乡名镇之一。 从福建的“闽南渔村”,历经“开山敲石”“远渡重洋”的艰苦奋斗,再到“滨海重镇”“科技芯城”的华丽转变,石井的非凡历程既是“天时”带来的不竭动力,更是“成功精神”代代延续的真实写照。走读石井,走的是古镇绵延的“历史映照”,读的是城市变幻的“一寸见方”。 相传“石井”地名来源于境内白鹤山下一口天然石井,石井泉深不过尺,但白天和晚上都在冒泉水,泉水是清澈而甘甜,因此名闻遐迩。美好的传说恰恰印证石井历史积淀之久,从一街一巷、一花一草可见一斑。历史考证,隋唐就有人在此渔耕生息、开疆拓土;宋理学家朱熹曾多次到石井杨子山书院讲学,旧时泉州文庙明伦堂楹联上书道:“圣域津梁,理学渊源开石井”。省级非遗“闽台郑成功信俗”源于石井,“祭典、请神、巡境、‘三月三’敬祖、‘送王船’”等民间习俗构成独有的“成功文化”;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庙、海上视师石、铳城遗址等郑成功历史史迹见证烽火石井。这里还是闽南著名侨乡,旅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就多达6万多人,最早远赴南洋的可追溯到明嘉靖元年,而后又有乡亲远赴吕宋、三宝城等地……尤以奎霞村为最,九成村民是侨属,1.5万游子在村庄留下十余座省级文保、独具风情的南洋建筑。石井“造城”热度盛况空前,用脚步丈量、用相机实拍,随处可见城市产业竞相迸发的实景,无不是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生动侧写。自“一叶扁舟”伊始,“向海而生”的石井“打渔人”网下“第一笔财富”,不甘于一隅滩涂的“航运人”或打造千吨级乃至万吨级的港口码头泊位群,或远赴海外创造致富奇迹。改革春风吹拂,一身“独门”技艺的石材人开山劈石,“靠石生财、以石发家”,成为泉州地区最早奔小康的“石材人”,石井的城市雏形初露锋芒。如今,在石井,一座座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大道四通八达,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千亩厂房、高端园区、地标建筑、机械轰鸣声、工程车潮流,爱拼敢赢的石井人与“新石井人”共建共生。在石井,村村有故事、村村有底蕴,村村有精彩,是泉州乡村振兴整镇推进的重要篇章。在岑兜村,那里是高甲戏的源头,自古有“十家九戏”之称,有着浓缩10个点位展现300多年高甲戏曲文化的户外博物馆,还举办过闽南高甲戏嘉年华,吸引了上万游客驻足打卡;在桥头村,那里是拥有海鲜干货、沙滩、滩涂等资源禀赋的“渔耕原乡”;在菊江村,那里有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历史;在院下村,那里走出了登上春节联欢晚会的曲艺家……石井的乡村故事“色香味”俱全,乡村“手艺人”的挽面、砖雕、挖蚝吸睛无数,原汁原味的蚵仔煎、碗糕、炸枣让人流连忘返。石井之美无处不在,
欢迎大家走进石井,
一起边走边读,
发现这座城、读懂这座城、爱上这座城,
共同探寻石井非凡历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