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杨江参 通讯员 黄小燕 文/图
泉州芯谷南安科创中心
近年来,在闽南金三角的黄金腹地,一座滨海小镇正乘着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东风,加速重塑区域经济格局。
连日来,海都记者深入探访发现,南安市石井镇,这一北接泉州万亿产业腹地、西联厦门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正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依托“六横六纵”立体交通网络和毗邻翔安国际机场的临空优势,全力打造半导体、新材料、医疗科技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实现从传统石材重镇向海峡西岸科创高地的华丽转身。
立体交通新赋能: 15分钟厦泉生活圈加速成型
贯穿石井镇的东西动脉“杨子大道”
春日清晨,在双向六车道的杨子大道上,智能交通系统精准调控着往来车流。这条贯穿石井镇的东西动脉,与成功大道、通海路等组成的“六横六纵”路网,将小镇深度嵌入厦漳泉都市圈的核心脉络。“从这里出发,15分钟可达厦门翔安隧道,25分钟直抵建设中的翔安国际机场。”石井镇党委书记廖徐伟介绍。
作为泉州“南大门”,石井镇北依水头、南临金门、东濒晋江、西接翔安,在《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规划》中被赋予重要使命。近三年,全镇累计完成房屋征迁超30万平方米,土地征收7500亩,新建道路近百公里,构建起“出门上高速、10分钟进港区、半小时达机场”的立体交通体系。
联东U谷已吸引75家企业签约入驻,其中12家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交通红利正在释放几何效应。在总投资12亿元的联东U谷·南安半导体科技产业港,入驻企业中70%来自厦门。“我们每月为厦门联芯配套供货超千万元,物流成本降低30%。”半导体辅材企业兴卓科技负责人表示。而在建设中的海峡科技生态城,13条支路网建成后,将串联起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园区,形成“15分钟产业生态圈”。
半导体集群崛起: “一粒砂”到“一颗芯”的蜕变
在泉州芯谷南安科创中心的无尘车间里,芯通科技总经理刘铮正调试最新一代相控阵雷达芯片。这颗指甲盖大小的器件,价值高达数千元,能让低轨卫星与地面终端实现毫秒级通信。“我们选择石井,不仅因为毗邻三安光电的产业链优势,更看重这里面向台湾海峡的区位纵深。”刘铮透露,企业已与国内头部卫星运营商签订独家协议,公司计划5年投资2亿元,在满产状态下预计能够实现年产值5亿元。
这个占地287亩的科创中心,是福建半导体产业“补链强链”的关键落子。园区内,10家入驻企业形成“设计—制造—封装—检测”全链条:芯通科技专注高频芯片设计,三安光电提供晶圆制造,韦士肯检测完成质量把控。这种协同效应,使园区亩均产值达360万元,较传统工业用地提升5倍。
半导体产业的集聚效应在联东U谷更为显著。这个总投资超12亿元的产业港,已吸引75家企业签约入驻,其中12家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就像‘产业路由器’,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厦门半导体企业与泉州制造资源。”园区运营负责人介绍,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税收可达1.2亿元,亩均税收60万元的指标已比肩深圳南山科技园。
新材料军团突进: 垂直整合缔造“膜材料宇宙”
在利昌新材料石井基地,200米长的德国布鲁克纳生产线正以每分钟500米的速度“吐”出光电反射薄膜。利昌薄膜主要用于国内灯具、电子显示等市场,生产总量占比国内市场超过50%。“从母粒生产到涂覆膜加工,我们把产业链三大环节集中到350亩的园区,物流包装成本直降40%。”总经理吕达民说道。
这个省重点项目的建设现场,演绎着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跃迁。MES系统实时监控生产数据,BI看板的决策分析。通过将水头、石井两大基地的研发、采购、销售体系深度整合,企业人均产值达350万元,较区域平均水平超3倍。
“我们正在打造‘膜材料宇宙’。”指着在建的研发大楼,吕达民描绘出更大蓝图:向下游延伸布局光学涂布、向上游拓展特种母粒,同时吸引包装、物流等配套企业入园,构建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这种垂直整合模式,使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市场波动——经济上行期主攻光电薄膜,下行期转向日化包装,始终保持产能100%饱和。
医疗科技破局: 在“无声世界”开掘新蓝海
维纳通医疗创始人柳永泉手持产品介绍
在维纳通医疗科技产业园,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下线120台助听器。这个国内电子辅助听力领域的“隐形冠军”,正试图破解1.2亿听障人群的“7%魔咒”——目前我国助听器佩戴率仅为7%,远低于欧美35%的水平。“我们通过算法创新,将核心模块成本压缩至国际品牌的1/5。”创始人柳永泉手持产品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的AI降噪技术,可使嘈杂环境下的语音清晰度提升80%。
“这里既能享受泉州制造业基础,又可依托厦门人才资源。”维纳通创新采用“双基地”模式:模具铸造等环节放在石井,研发中心设在厦门软件园,使高端人才招聘效率提升40%。
医疗科技的突围印证着石井的产业包容性。在占地23万㎡的联东U谷,瞪羚企业韦士肯检测的X光智能检测设备,可精准识别芯片纳米级缺陷;专精特新企业全色光显的激光投影技术,正为厦门地铁提供裸眼3D解决方案。这种“半导体+医疗+新能源”的多元产业生态,使园区亩均产值突破800万元。
临空经济启航: 翔安机场打开“世界之窗”
站在石井镇通港路制高点,翔安新机场的轮廓隐约可见。这个定位“国际枢纽”的超级工程,预计2026年通航后年旅客吞吐量达4500万人次。“我们正在规划300亩航空冷链物流基地,未来将承接机场70%的进口生鲜货物。”廖徐伟透露,石井已启动临空产业园建设,重点布局跨境电商、航空物流等业态。
嗅觉敏锐的企业已提前落子。厦门航空货运在联东U谷建设2000㎡智能仓库,未来台湾芯片原材料可经石井口岸“快速通道”直达,物流时效提升50%。维纳通医疗筹划的跨境展销中心,将借助机场保税政策实现“香港药械、石井展销”,破解进口注册周期长的痛点。
人才战略同步升级。芯谷人才公寓推出“双城通勤补贴”,厦门工程师入住可享每月1500元补助;黎明职业大学半导体学院的“订单班”学生,尚未毕业已被芯通科技预定。这种“半小时生活圈”的打造,使石井常住人口三年增长23%,本科以上人才占比提升至18%。
从“石材之乡”到“科创高地”,石井镇的蜕变印证着区位优势的裂变效应。当翔安机场的航班划过长空,这座激活厦泉同城化“任督二脉”的战略支点,正以半导体芯片为“脑”、新材料为“骨”、医疗科技为“脉”,构筑起面向海峡、辐射全球的产业新高地。在闽西南协同发展的壮阔蓝图中,石井故事才刚刚翻开序章。
编辑:一醉 转自:海峡都市报、智慧海都APP
|